喺法律篇入面,我哋已經探討過獨立嘅文化係喺法理上可以行駛外部住民自決權利嘅其中一個因素,並且會影響係咪獲得國際認可做一個國家。咁所以,呢個系列將會分析香港喺文化上係咪獨立,同埋同華夏係咪有分別。 日本叫研究漢族文化嘅學問做「漢學」,叫漢族用嘅語言同文字做漢語同漢字。但漢人就將漢語同漢字叫做「中文」同「中文字」,叫教授漢語同漢字嘅課堂做「中國語文課」。 假如好似民國初年開始出現嘅「五族共和論」,即係所謂嘅「中國」係包括漢、滿、蒙、回、藏等民族,所以「中國語文」呢組詞語所指嘅應該係漢語、漢字、滿語、滿文、蒙古語、蒙古文、藏語同藏文等。但係,事實係「中國語文課」淨係會教授漢語同漢字。 「中國語文」係一個含糊不清嘅名詞,所以要準確咁描述香港人嘅語言同文字,我哋認為係「香港語」。咁點先為之香港語呢? 香港人平日講嘢,唔係單獨咁用粵語,亦都唔係單獨用英文,而係粵語同英語混雜嘅口語,甚至只係將英文字嘅某個音節而唔係成個英文字撈埋粵語入面用。例如香港人講「係唔係firm㗎?」用嚟表達「係唔係確定?」嘅意思。其中firm只係用咗英文字confirm(確定)嘅第二個音節。 所以,香港人嘅口語事實係粵英混合。口語係反映一個人平日慣常嘅思考語言,都反映出香港人粵英混合嘅思想同觀念。 嶺南係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同大庾嶺(即五嶺)以南嘅地區。由於被天然山嶺所阻隔,嗰啲地方嘅住民生活文化一直同北方中原地區迴異,而同時因為靠近東南亞成為海路商貿要地,同南洋各地文化交流頻繁,亦都比北方更早接觸西方文化。 由於北方被五嶺所分隔,而南方又係面臨大海,所以嶺南地區形成海洋文化,住民重視商貿、靈活變通、唔傾向因循守舊,同大陸文化完全唔同。英國同日本都屬於島國同海洋文化,所以同香港文化有相似嘅特質,令大家文化交流更容易。 同北方華夏族嘅大陸文化唔同,海洋文化因為航海同重視貿易,所以同其他文明有多啲接觸交流嘅機會,傾向靈活變通同容易接受新事物,對鄰近地區用較平等嘅眼光看待。大陸文化就唔同,因為以農耕為主,所以對土地有比較強嘅依賴,重視傳統同唔傾向改變,對周遭鄰國視為四夷並用天朝大國自居。 呢種海洋文化同大陸文化嘅分別,喺清帝國末年更加明顯。廣東地區因為西方思想嘅傳入,最早出現改變帝制嘅思潮,同北方緩慢而保守反對改革嘅思想完全唔同。 古代百越嘅神話傳說就同中原唔同。中原地區用黃帝做共祖,但百越尊嘅祖先同傳說就各有不同。苗族尊奉遠古九黎族首領蚩尤做祖先,族中最著名嘅遠古傳說係同黃帝部落嘅戰爭。西甌國同駱越國都係壯族先民所建立國家,同北方秦國分庭抗禮。壯族最著名嘅遠古傳說係西甌首領譯籲宋同秦軍嘅戰爭。越南人嘅創世神話就認為貉龍君同其妻嫗姬係「百粵之祖」,世襲鴻龐氏王朝,君主叫「雄王」,國號「赤鬼」或者「文郎」,傳說曾經擊敗華夏嘅殷商入侵,並且同西周同越國勾踐有外交往來。 同北方中原嘅龍圖騰或者楚國嘅尊崇鳳凰唔同,百越崇拜蛙圖騰,並且有斷髮紋身、鑿齒、男女混浴、鬥雞等同中原無嘅習俗。越人嘅左衽習俗更加同華夏族嘅右衽習俗相反。同華夏著布造嘅衫唔同,越人著嘅係用絺葛織成嘅通爽衫,叫做「卉裳」 。北方人用龜殼占卜,但南方人係用雞骨占卜,好似唐帝國時柳宗元有「雞骨佔年拜水神」嘅詩句。古代百越族所用嘅執骨葬嘅二次葬習俗到今日香港人都普遍使用,同華夏嘅永久土葬唔同。南方嘅蘇州商人更加發明花碼數字,同北方漢字嘅記數方式唔同。 直到現代,嶺南文化圈同華夏文化圈都仲保留緊唔同嘅文化習俗。 例如喺陰曆新年嘅時候,前者嘅習俗係食湯圓,而後者就係食餃子。嶺南文化入面嘅粵菜同粵劇都同北方唔同。粵菜同川菜、京菜或者上海菜呢啲都係唔同,有較多啲海產嘅菜式例如海參、花膠同魚翅等,亦都重視湯水同糖水嘅獨有食品。 相對起仍然保留小部份滿語唱詞嘅京劇,粵劇就忠於用粵語演出。壯族亦有山歌做基礎,會同觀眾對唱嘅壯戲。壯語並唔屬於漢藏語系,而屬於壯侗語系,同泰語同埋台語同屬壯傣台語支。繪畫藝術方面,嶺南畫派都自成一家,同京津畫派同海上畫派分庭抗禮。 綜合以上面嘅事例,可以見到嶺南海洋文化同中原大陸文化具體唔同嘅地方。
【文化史觀——文化差異】
已更新:2021年10月23日